欢迎访问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奉献、开拓、实干、合群

广东专家发布重磅研究成果,助力新冠肺炎疫苗效果测试

2020-07-09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3135

6月12日上午10时,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第12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广州抗疫力量发布专场)新闻发布会。


01.webp.jpg

广东卫生在线从会上获悉,广东专家参与成功建立了首个新冠肺炎非转基因小鼠模型,此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新冠治疗药物效果评价、疫苗效果测试及新冠致病机制等多方面研究。该研究成果已于6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

据悉,该研究由钟南山院士指导的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团队,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物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美国爱荷华大学、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团队合作完成。

02.webp.jpg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受体为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hACE2),而小鼠同源受体mouse ACE2由于氨基酸关键位点差异,不能介导病毒入侵。疫情早期,虽然我国毒株已分离,但由于国际和国内hACE2转基因小鼠保有量有限,繁育耗时长,临床症状不典型,造成我国COVID-19肺炎诊疗方案、药物、疫苗和致病机制体内验证严重滞后。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介绍,针对此问题,团队利用腺病毒载体,在小鼠肺脏转导表达hACE2,成功解决上述科学难题,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动物模型(见图1)。

03.png

图1. 动物模型模式图


已用于评价康复者血浆和药物等治疗作用

研究显示,小鼠在SARS-CoV-2感染后,肺脏中可检测到高滴度新冠病毒,每克组织中病毒滴度可达107 PFU,并出现体重下降和类似新冠肺炎病人的临床病理表现(见图2)。

赵金存介绍,通过对比野生型小鼠与I型干扰素受体缺陷小鼠和干扰素通路关键基因STAT1敲除小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差异,发现I型干扰素在新冠病毒感染中起到保护作用。

04.png
图2. 受体转导小鼠感染SARS-CoV-2后,病毒在小鼠肺脏高滴度复制,小鼠体重下降,肺脏出现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此外,在此模型中,新冠病毒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赵金存介绍,更为重要的是,团队利用此小鼠模型评价了新冠感染康复者血浆和瑞德西韦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给予血浆治疗和药物组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均明显降低,且病理损伤减轻(见图3)。

05.webp.jpg

图3. 过继转移新冠康复者血浆和瑞德西韦治疗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下降、肺脏病理损伤减轻

今后利于疫苗等应急验证及致病机制研究

赵金存表示,本模型相比传统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周期短(2-3周),不需要特殊繁育,可用于多种基因修饰小鼠动物模型构建;且技术方法简单,易于重复,适宜大规模推广,有利于我国抗病毒药物、抗体、疫苗的应急验证及致病机制研究,并已给我国多家单位广泛共享,有效缓解了我国COVID-19肺炎动物模型缺乏的难题。

赵金存教授为本研究LeadContact,爱荷华大学Stanley Perlman和PaulB. McCray, Jr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静博士、庄珍博士、刘冬兰博士、朱爱如博士、肇静娴博士、席寅博士,爱荷华大学郑健博士、李堃博士、Roy Lok-Yin Wong博士,广州海关技术中心黄吉城博士、李小波博士,以及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何江平博士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

进入邮箱